莫逐燕

朱棣×张玉历史相关

(是历史记载的总结)

张玉以元朝降将的身份归降明朝,隶属燕王朱棣麾下的燕山左卫,经常跟从出征,深得朱棣信任,他们亦是君臣,亦是战友。

朱棣造反前,曾为是否起兵犹豫不决,张玉哭着劝他:“臣等宁死于殿下之前,不忍死于奴隶考掠刀锯之下。”表示无论如何或许都逃不过一死,自己宁死于朱棣之前。(后来也真的一语成谶)。朱棣大为感动,上前执起张玉等人的手,(拉手手)保证一定让他们平安无事,于是决定起兵。

靖难之役时,军中有什么难以决定的事宜,朱棣都交付张玉决定,完全采纳他的意见,而张玉不但能征善战,还足智多谋,为朱棣尽心尽力,打下数回胜仗。

真定之战前,敌众我寡,有人建议朱棣先按兵不动观察敌情,朱棣却觉得敌人都是新人,纪律和人心还不定,应该趁此时集结士气全力破敌,“惟张玉与上意合,力赞之。”只有张玉与朱棣意见完全相合,支持他一举击之,此战果然大获全胜。

因此,朱棣认为倚赖张玉一人就足以成大事,“玉言合吾意,吾倚玉一人足办。”,他常与张玉心意相通,不谋而合,配合得十分默契。

东昌之战时,朱棣被南军重重围困在阵中,后来又奋战冲击得以脱身,悲剧却在此时发生了。张玉只听闻朱棣被围困的消息,却不知道他早已脱身,立刻杀入阵中想要救援,但砍杀了敌军百十人,却还是不见朱棣的踪影,最终力竭战死,为南军所杀。

张玉死后,朱棣食不下咽,寝食难安,悲伤异常,他涕泗横流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败仗并不足恨,唯恨失去了张玉这样的良辅。”后来,虽然朱棣麾下还有其他武将战死,但朱棣也只是哀悼,却没有像失去张玉那样如此悲伤了。

朱棣亲自为张玉写的祭文中提到了他的忠贞不渝:……挺身䧟阵,惟义所在,视死如归,忠精贯于星日,功烈扬于竹帛之褒。

登基为帝后,朱棣仍不忘故人,他说,张玉的才勇堪称靖难第一功臣,只可惜早早阵亡没有等到功成之日,就赠张玉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追封荣国公,谥号忠显。

张玉年长朱棣十七岁,可以说是忘年之交,护主战殁时,在古代已经五十八岁的高龄,却仍然为朱棣奋不顾身,甘愿献出生命,他们虽是君臣,也是志趣相投的知己。正是因为朱棣的赏识,他才得以在战场上献计献策、大放异彩,张玉最后也忠心护主,为救朱棣而死,他们是真正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参考资料:《明太宗实录》、《明史》、《追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荣国公加封河南王谥忠武张公神道碑铭》

评论(3)

热度(31)

  1.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